
央视新闻消息,重庆市民邓跃忠因为患有严重的酒精性肝硬化和肝部肿瘤,急需进行肝脏移植。但是肝源难觅,病情不等人。危急关头,80岁老母亲首先站出要为儿捐肝,却因年龄被拒。正当全家陷入绝望时,在外打工的弟弟邓跃明毅然返家普通人怎么加杠杆买股票,说出了那句重若千钧的话:“我来捐!”
\n肝源难寻 弟弟挺身而出 捐肝救哥
\n\n今年5月,60岁的邓跃忠因为消化道出血,到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检查时发现,除了肝硬化,在他右肝上还有一个两公分左右的肿瘤,同时伴有大量的腹腔积液。医生建议进行肝脏移植,但寻找适合的肝源并非易事。
\n
如何在短期内寻找到适合的肝源呢?医生提出了亲体肝移植的手术建议,就是从健康活体亲属身上切除部分肝脏,移植给需要肝移植的患者。第一个表示愿意捐献肝脏的,是邓跃忠的母亲。
\n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胆外科主任 顾劲扬:我们很感动,但是考虑到医学上有一些要求,80岁以上的肝脏确实存在很大的手术风险,并且她的肝脏再生能力比较差,所以一般来说我们考虑器官的捐献最好能够在55岁以下。
\n邓跃忠的弟弟邓跃明当时在外地打工,得知哥哥的病情后,他提出了捐肝救哥哥的想法。
\n
邓跃忠的弟弟 邓跃明:我就说我来捐,其他地方不好找,时间也来不及。因为我自己这个肝源比较放心。
\n经检验,兄弟俩血型匹配,弟弟邓跃明符合捐肝条件。8月24日,弟弟邓跃明也住进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病房,准备接受手术,将自己肝脏的二分之一移植入哥哥体内。
\n生死十小时 重庆首例“双肝共生”
\n\n人类的肝脏具有强大的再生能力,健康的成年人捐献约一半的肝脏后,通常3-6个月,可以恢复到接近原有体积的80%到90%。弟弟愿捐肝,但一场前所未有的医学挑战才刚刚开始。兄弟体型差异大,移植的肝脏可能“不够用”。医疗团队大胆决定,采用重庆首例“辅助肝移植”方案,将新旧肝脏拼合共生。一场长达十小时的生命手术,牵动着两个家庭的心。
\n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胆外科主任 顾劲扬:由于他弟弟体型比较小,哥哥体型比较大,很可能会出现小肝综合征,也就是体积不够,不能满足受体的需要。所以后来我们大胆地提出了对于这个病人开展亲体辅助肝脏移植的这样一个技术,也就是说把他的病肝并不全切掉,保留半个带有部分肝硬化,但是没有肝癌的肝脏,然后把新的半个肝脏切进去,这样子左、右两肝脏拼在一起,仍然是一个肝脏。
\n手术从早上8点一直持续到下午6点,长达10个小时,终于顺利完成,这也是重庆首例成人亲体辅助肝移植。
\n
当晚,弟弟邓跃明被推出手术室,送入普通病房。哥哥邓跃忠则因身体虚弱,被送入ICU监护。40多个小时后,邓跃忠转入普通病房,他最关心的就是弟弟邓跃明的情况。
\n经过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邓跃忠的肝脏移植手术成功,目前各项指标逐渐好转。手术后一个多月,他的弟弟邓跃明经CT评估,肝脏已再生约30%,预计三个月后可完全恢复体力劳动。
\n兄弟情深 跨越生死的捐肝之约
\n\n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邓跃忠身体已经好转,弟弟邓跃明的付出,也有了让所有人欣喜的结果。但回望当初,那个切掉自己一半肝脏的决定,即便面对的是至亲,也绝非易事。作为家庭支柱的弟弟邓跃明,为何愿赌上自己的健康与未来,邓跃明自己说,因为“长兄如父”。
\n
邓跃忠的肝脏移植手术完成两个月后,检查结果显示,他自身的半个肝脏已经与弟弟邓跃明捐赠的半个肝脏成功融合,实现双肝共生。
\n
邓跃忠:这作为我来讲也是种安慰,也是种欣慰,还有一种感激,感谢我弟弟用他的肝,相当于是换回了我第二次生命。
\n其实,对于弟弟邓跃明来说,当时作出捐赠半个肝脏的决定重若千钧。作为建筑工人的他,要靠干体力活独自供养刚上大学的女儿,手术的每一分风险,都可能会让这个家失去唯一的支柱。可每当想起父亲早逝后,是大哥和母亲用肩膀扛起了整个家,“长兄如父”的恩情与信念,让他把救哥哥放在了第一位。
\n
邓跃忠的弟弟 邓跃明:家里面经济困难,大部分就是老大(邓跃忠)来支撑,我们弟兄几个感情好,当时脑子里面第一想的就是要把他救活。
\n手术前,兄弟俩也做了最坏的打算。他们约定,万一手术失败,邓跃忠的儿子将肩负起抚养邓跃明的女儿完成学业的承诺。
\n
邓跃忠的弟弟 邓跃明:当时网上查说有20%的风险,我心里面是有一点担心,我这个人,一辈子没动过手术,我也怕疼。那我还是赌了,赌一把,我都遇到这个坎,没有选择的余地了,只能尽量帮助我大哥。
\n经检查,术后两个月邓跃忠的各项指标均达出院标准,终于出院回到了家中。
\n原标题:视频丨兄弟俩的同“肝”共苦 他为救哥哥捐出一半肝脏普通人怎么加杠杆买股票
鼎锋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